English

呼唤社会信用

1998-03-13 来源:光明日报 民建中央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委员 熊大方 我有话说

政协大会发言中,几位委员呼吁要重塑社会信用,不由引起下面的联想。

中国有句古训:人无信不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有无信用已不仅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而是社会安身立命之本了。

以我们现在常说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言,就离不开良好的社会信用和人人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春节期间发生的山西有毒假酒案,致死人命几十条,当地一时间谈酒色变。此种图财害命的行径,与市场经济无半点相容之处。又据全国消协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农民中,68%的人表示消费权益受过侵害。刚刚走上市场的农民怎能不望而生畏?在一些人眼里,合同如废纸,可以“千年不赖,万年不还”。事实证明,假风不制止,诚信不树立,市场经济新体制就难以建立。

或许有人要说,诚实守信作为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市场经济体制属于经济基础。有了市场经济体制,才有相应的道德规范。乍看是这个理,细想却又不敢苟同。我们曾经走过几十年计划经济的路,在那个年代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成为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乃至个人生活的最有效的手段,很大程度上替代和掩盖了社会信用的作用。一旦改革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我们的社会信用就显得软弱了。人们不是奇怪过吗?何以50年代可以童叟无欺,到了80年代竟然有少数人唯利是图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呢?

我很同意经济界许多人士的意见,经济领域里的假冒伪劣、骗买骗卖、毁约赖帐现象,同社会主义建设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已经妨碍正常的社会生活,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是一种污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像扫黄打非一样,扫一扫经济生活中的种种污染,只会促进、决不会影响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风尚,需要精神文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